1.从主板的型号中能看出哪些信息?

2.威盛693主板和815主板,那个好?

3.威盛694主板,和693主板性能上的差别。

4.VIA693的主板最高能支持多高主频的CPU啊!求大神帮助

5.2000年时的电脑主流配置是怎样的?性能是怎样的?

693主板cpu_693主板跳线最简单三个步骤

能上Pentium2

Celeron

733处理器,如果支持133外频的话最多能上P3-1G(可能要刷新BIOS);

上Pentium2

Celeron

733

可能要设置这些跳线,如果原来的Pentium2

Celeron

350

的外频是100的,上Pentium2

Celeron

733

需要把外频设置成66,如果仍然是100可能无法点亮;要怎么设置你提供的信息太少,无法准确告诉你;你仔细看主板上的标识

我已经把JP2的2-3短接,即二楼所说的66HZ

------

这是正确的;

刷新BIOS后能支持133外频

-------

不一定,应该看芯片支不支持;

现在唯一没有设置的就是那4个开关的开关组了

------

看不出来是什么作用(象是调倍频的,但733的倍频已经在CPU内部锁定了没有必要调了);

综合上述情况看,应该可以支持733(不是绝对的,怕主板不能提供733的工作低电压),绝对要先刷新BIOS:

.rebios.net

从主板的型号中能看出哪些信息?

主板作为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件,已经成为计算机行业的一个领域。主板的更新换代,主要起因于cpu的更新换代,和主板上芯片组的更新换代。

早期的386微机中用的控制芯片组是82C30系列。82C30芯片组用了六片结构,再加上一片外设控制芯片构成完整的386微机控制系统。82C30芯片组单片芯片的集成度小,功能差,是C&T公司的早期产品,但是它的某些基本功能至今仍然在使用。目前使用的大规模集成的芯片组,常常是把多个芯片的功能集成在一、两片芯片中并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除了82C30系列外,典型的386控制芯片组还有OPTI公司的WB386PC/AT芯片组。

486微机用的控制芯片组在功能上与386控制芯片组没有大的变化,只是由于486处理器把协处理器集成到CPU内部(即FPU),控制芯片组的局部性能有小的调整而已。常见的486控制芯片组如:FRX46C401、FRX46C402;HT321、HT342;M1489、M1487;82C406、82C496等。486控制芯片组大多为两片结构,即由系统控制器和数据缓冲控制器组成

586时代以后,随着控制芯片技术的发展,主板逐渐显露出我们现在主板的雏形,这时候,包括Intel和威盛等主要芯片厂家也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Intel 430FX PCIset

430FX芯片组是Intel公司继430LX和430NX芯片组后推出的第三套基于Pentium的芯片组,也称为Triton。它在体系结构上作了很多改进,使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新的技术在其后继芯片组430HX、VX、TX、GX等芯片组中都得到继承和发挥,因而430FX芯片组在Intel的430系列PCIsets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VIA Apollo KX133

作为VIA第一款支持K7的芯片组,Apollo KX133有如下特点:

用了和AMD-750类似的设计方式,有专门的200MHz的外频速度,有特色的内存异步方式,可以支持66MHz、100MHz、133MHz的内存频率,并且真正支持PC133 SDRAM。在容量上,Apollo KX133支持4条DIMM和最大2GB的内存,是BX芯片组支持数的两倍,这对于需要高容量高速度的PC服务器来说,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Apollo KX133的北桥芯片为VT8371,主要负责管理高速的系统总线(支持P 4X);南桥芯片则是和Apollo Pro 133相同的超级南桥VT82C686A,可以支持Ultra DMA/66和4个USB接口,具有强大的外设扩充功能。

此外Apollo KX133还内建了符合AC’的音频芯片和软MODEM,提高了产品的集成度,降低了用户的开支。总之,Apollo KX133在功能上比起AMD-750更加完善。

AMD AMD-750

是AMD开发的第一款能够支持Slot-A架构的Athlon的芯片组,取传统的“南北桥”的结构方式,北桥芯片主要负责管理系统总线,南桥芯片主要负责管理设备。北桥芯片代号为AMD-751,南桥芯片代号为AMD-756。 AMD-750芯片组的最大特点是用了72位宽、200MHz的AlphaEV6总线来连接CPU。200MHz的速度,是目前主流440BX芯片组的两倍;北桥芯片以异步的方式通过64位100MHz的总线与内存相连,支持目前流行的PC-100SDRAM。 AMD-750的南桥芯片提供了强大的设备支持,IDE控制器能够支持最新的UDMA66技术,配合支持该技术的IDE硬盘,能够提高硬盘的数据传输率、降低CPU占用率。另外,AMD-750还能够支持4个USB接口,是现有BXl芯片组的两倍。P2、PCI2.2、即插即用(Plug&Play)、ACPI电源管理等功能,AMD-750都没有放弃,全部支持。

最重要的一点是AMD-750能够支持多处理器!这是目前惟一一个能够支持两个Athlon处理器的芯片组,这意味着从此以后,在服务器市场上将会有多Athlon处理器的机型出现。 AMD—750芯片组也不是没有不足之处。它只能支持3条DIMM共768MB内存,没有支持P4和PC-133SDRAM。这些,对组建高性能的系统有所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Athlon的性能优势。

阶的Intel 无论从那个方面说,Intel主宰着整个芯片市场的走向,主板的发展一直伴随着CPU的发展。当Intel全面进军奔腾时代的时候,以Intel和VIA为主的两大芯片生产商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曾几何时,VIA的693、694芯片组成为多少Fans追逐的对象,正是因为竞争才产生了当下众多的产品进步。

Intel440系列芯片组作为PII时代的主要产品,一直以来都代表着主板发展的重要阶段。自19年5月Intel发售Pentium II以来,所有的PII(包括PII233、PII266、PII300、PII333)只能支持66MHz总线频率,因此440LX芯片一直以来都给人留下了滞后于Socket 7印象。然而,1998年4月16日,Intel公司发布了支持100MHz外频的Pentium Ⅱ350/400MHz的Deschutes处理器,但该类处理器必须借助于新的芯片组支持,而配合Pentium Ⅱ350/400MHzCPU工作的芯片组是同时推出的440BX Pset,它是Intel 第1套既支持66MHz又支持100MHz外频的芯片组,它可充分发挥Pentium Ⅱ350/400MHz的性能,是PⅡ步入100MHz系统规格的重要产品。440BX拥有440LX芯片组的所有功能,包括支持P和ACPI能源管理,而且同时兼容100MHz和66MHz系统规格,除可使用最新的Pentium Ⅱ 350/400MHz CPU之外,亦可使用原先发布的Pentium。

440BX芯片组由82443BX主桥(Host Bridge)芯片和82371EB(PⅡX4E)I/O芯片组成。支持单/双Pentium Ⅱ处理器,64位总线接口GTL+:其最大总线工作频率为100MHz。GTL+总线主要提供对SMP结构的充分支持,它能显著地提高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在多线程和多任务环境下的性能。

但是440BX芯片组也有着其不可忽视的弱点.不能使用低于8ns速度的普通不带SPD的SDRAM内存。由于系统总线运行在100MHz的水平,以前10ns、12ns的普通SDRAM只能在66MHz、75MHz、83MHz、92MHz的总线频率上运行(当然如果将总线频率设在100MHz以下,包括人工设置或主板自动诊测,这些内存是没有问题的,但不能充分发挥Deschutes PⅡ和BX芯片组的优越性能),因此必须使用符合PC100规范的带SPD(Serial Presence Detect)的高速内存。经过有关测试,这类内存可以稳定跑到133MHz。

440BX是Intel芯片的历史辉煌之作,其与后续的810、i815相比都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CPU进入370接口时代,440BX逐渐被市场所淘汰,在短短的两年里,440BX续写了无限的辉煌。Intel也因此占据了大部分的芯片市场。

Intel810 815时代

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我要将810与815划为一个时代,但是我要说,虽然长久以来Intel 815一直占据着众多DIYER的桌面,但是810是不可替代的,Intel810是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芯片组,它承接了众多370的猜想,也被Intel视为最重要的产品序列。其实810应该是是Intel815的最早期产品,是Intel公司面向低端家用或商用电脑市场推出的—款整合型芯片组,设计目的主要是搭配低端的Celeron(赛扬)处理器。Intel810芯片组的北桥称为GMCH(Graphics and Memory Controller Hub—图形、内存控制中心),南桥称为ICH(I/0 Gon—troller Hub—输入/输出控制中心),BIOS称为FWH(Firmware Hub)。北桥GMCH芯片用421脚的Mini—BGA封装,尺寸明显小于以前的北桥芯片,内部集成i752图形加速引擎,是i740图形加速芯片的后续版本。提供66/100MHz标准外频,i810E可支持到133MHz,最大可支持512MB SDRAM。此外,GMCH还支持数码信号输出,可连接LCD显示器。南桥ICH芯片用241针脚的Mini—BGA封装,主要负责系统输入/输出,支持四或六个PCI插槽(视版本而定)及ATA 66接口的IDE设备,以及两个USB接口和AC'声卡。它还可以通过在主板上加载Super I/0芯片使810主板支持lSA扩展插槽。因此,含有ISA扩展插槽的810主板要比没有ISA扩展插槽的主板贵一些。由于众多的810主板集成的程度非常高,因此受到了众多家用PC厂商的欢迎,合理的价格是其最重要的优势.

Intel815在推出810系列产品后,Intel新的815芯片组在2000年第二季度上市了。作i810E芯片组的修订版,它同样用“加速集线器结构”(Accelerated Hub Architecture)技术。同时针对原有芯片组的不足,它正式支持P 4x、PCI33内存协议及ATA66/100技术,还整合了2D和3D加速芯片i752和支持AC的音频芯片。与i810E芯片组不同的是,i815芯片组支持额外的P接口,可以外接显卡,这就比没有P接口的i810主板在升级性能上要好。主板厂商可以用它来生产带有P插槽的主板,这样整合主板也可以通过升级显卡以获得更高的性能了。此外它还带有CNR(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ing Riser,通信网络提升器)接口,这是目前只有ICH2芯片才有的新接口,它比AMR要长一些,带有丰富的扩充功能,如以太网、V.90Modem接口,外带2个USB接口和4声道输出接口等。i815芯片组分为i815系列和i815E系列,它们的根本差别在于后者使用了最新的ICH2芯片(I/O Controller Hub,输人/输出控制器中心),支持UDMA 100技术接口,其他性能基本相同。Intel815EP芯片组和Intel其它已经推出的i8xx芯片组一样,都是用“加速中心架构”来取代传统的南北桥芯片架构,在此架构下,只有MCH(内存控制中心,即传统意义上的北桥芯片)、ICH(输入输出控制中心,即传统意义上的南桥芯片)共享线路和数据,而系统的其它设备是通过各自专属的线路独立与MCH或ICH芯片相连接。这种新型的芯片组设计架构的好处显而易见,它满足了系统内存、CPU等高速电脑部件带宽的要求,有助于系统整体性能的提高。i815EP芯片组主要由82815EP MCH芯片和82801BA ICH2芯片构成,82815EP MCH芯片用了544引脚的BGA封装形式,82801BA ICH2芯片则用了360引脚的EBGA封装形式。82815EF MCH芯片在整个1815EP芯片组中起着主导和控制的作用。它主要由系统总线控制单元、SDRAM控制单元、HUB单元和P单元这四个部分组成。系统总线控制单元提供了66/100/133MHz的系统处理器频率供CPU和MCH芯片进行数据交换。和i815E芯片组中的MCH不同,这次MCH芯片中的系统总线控制单元只支持FCPGA封装的处理器,也就是说PPGA封装的老赛扬已经被i815EP芯片组淘汰出局。因此用户只能在i815EP芯片组主板上使用FCPGA封装的PIII处理器或者新赛扬处理器。在系统内存的选择上,MCH芯片中的SDRAM控制单元最大支持512MB PC100或PCl33规格的SDRAM,并且支持内存系统频率的异步运行。HUB单元是MCH芯片中联系ICH输入输出控制单元的重要桥梁,而P单元则可以支持P 4x规格的显示卡,但不支持P Pro。 Intel450NX

Intel450NX芯片组是一个为企业级服务器特别制造的芯片组。450NX由四个单元组成:82451NX内存和I/0桥控制器,82454NX PCI增强桥,82452NX RAS/CAS发生器及82453NX多重路径数据访问结构。它支持8GB内存,可提供四个32位PCI及两个64位PCI结构,同时还优化了主机到PCI桥和内存控制器。它的总线接口为36位地址、最大能同时使用八个XEON。它能供给企业级服务器充足的带宽(1GB/s),以支持八处理器的大量I/O数据通信。450NX芯片组也有企业级服务器必需的可靠性,它有ECC校验和总线控制器的奇偶校验;MIOC和内存子系统的ECC校验;MIOC和PCI增强桥的奇偶校验等。此外,由于P插槽在服务器中用处不大,所以450Nx只提供了PCI插槽,并不提供P的支持。

P4时代: 真正意义上的革新代表着划时代的变革,PIII到P4是Intel掀起的从接口模式,到前端总线全面更新,CPU革新带给主板的是前所未有的,无论是386时代的82C30还是到后PIII时代的i815EPT,他们受到的冲击都远远没有这一次来的大。随着INTEL将P4处理器转向Socket 478接口,INTEL随着推出了与之配套的845芯片组,不过这款使用普通SDRAM的845芯片组虽然支持Socket 478针脚的P4处理器,并且为INTEL推出的基于NORTHWOOD核心的P4处理器做好了准备,不过这款使用SDRAM的845芯片组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因为它所使用的SDRAM所能提供的内存带宽太少了。我们知道,在使用PC133标准的SDRAM的时候,理论的内存带宽的峰值只能达到1.06GB/s,即便是在INTEL 845-D芯片组使用了DDR SDRAM之后,在使用PC1600标准的DDR SDRAM的情况下,内存带宽也只有1.6GB/s,如果使用PC2100标准的DDR SDRAM内存带宽还能高一点点,达到2.1GB/s。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NTEL推出了 850芯片组的主板。但大部分都是Socket 423架构的,在搭配了RDRAM之后这样的平台不能不说为P4的最好搭档。但是不久INTEL宣布Socket 423架构的P4处理器将只支持到2GHz,在此之后更高频率的P4处理器将全面转向Socket 478架构。

其他主板型号:

在Intel着力推进其CPU的发展的时候,AMD也在同期推出了不同的CPU,但是直到K6系列出品的时候,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才开始了。

K5是AMD公司第一个独立生产的x86级CPU,发布时间在1996年。由于K5在开发上遇到了问题,其上市时间比英特尔的Pentium晚了许多,再加上性能不好,这个不成功的产品一度使得AMD的市场份额大量丧失。适合K5CPU的主板当时被很多IntelCPU所垄断,这时候的CPU接口往往比较统一,但是这也是最让Intel头疼的问题。K5主板一般用Intel 82430FX chipset 的芯片组,这个芯片组往往支持奔腾系列,和AMD系列甚至可以支持IBM和Cyrix自行研发的686系列CPU。

AMD 自然不甘心Pentium在CPU市场上呼风唤雨,因此它们在19年又推出了K6。 K6使用Socket7架构。 这也使适应其的主板进一步的脱离了Intel。应该说K6的出现是AMD的一个革新,也是整个主板芯片组的一个革新。

而后的K6-2,K6-3 都几乎使用了同样的CPU接口,但是在电压供电上出现了变化,这样使加载在主板上的电压逐渐减少,同时AMD的主板也完全脱离了Intel的阴影,终于成为了举世瞩目的芯片厂商。在这之后有很多公司都追随AMD的步伐,成为了AMD主要的主板芯片提供商。 VIA与SIS

在主板的发展历史上,我们不得不提到VIA和SIS。在奔腾推出的PII时代的时候VIA和SIS是最不可忽视的力量。当奔三时代到来的时候,VIA和SIS更是以其优秀的品质征服了很多Fans。PII时代,价格昂贵的Intel主板让很多DIYER们望眼欲穿。VIA和SIS为大家解决了这个问题,价格低廉,功能甚至更多的芯片组,打破了INTEL的垄断,为广大的DIYER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令主板的价格更加合理。而VIA更加主导提出了PC133标准,隐隐中对INTEL的垄断地位提出了挑战。

到了PIII时代,VIA芯片组的693系列主板更是成为当时DIYER们的主流选择。693主板支持300-866MHz PPGA或是FC-PGA的赛扬或PIII系列的CPU,当然作为MICRO-ATX的主板,并不是用在顶级档次的电脑上的,所以就当时的水平来讲,可以支持PIII 866的CPU也是足够了。VIA为Fans们提供了很多选择AUTO/66/100/133MHz,这样的设计方便了各个层次用户的使用,AUTO可以自动识别CPU芯片的外频,而66/100/133MHz的设置可以充分发挥CPU的性能。这也是693或者694风靡全球的原因。超频的概念被极大化的发扬了!

同时SIS也推出了适合于PIII系列的CPU 630系列,当然后来人们应用的非常少,因此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

主板的群雄逐鹿

现在的主板基本被垄断,芯片厂商AMD Intel NV 始终占据着主流市场。

进入478针P4时代和SCOKETA的AMD时代,就进入了815 845主板,VIA的开通00KT600,KT700,KT8T800,NV的NF2等等,一直延续到2006年左右,主板开始更新换代,INTER开始进入775时代,AMD进入754,939的短暂混乱时代,775最开始代表作就是915,逐渐发展下去是945 965 5 P31 P35 X38 P41 P45 X48 以及最新的X58,AMD那边939最开始的主要开始于NV的NF系列主板,NF3,NF4,VIA也出了支持的K8T890主板,并在此时都出现了双核,AMD在2006年为了更好的对抗INTER取消了754和939,统一改为AM2940接口,应运而生的主板便是NV的NF5系列500 520 550 560 570 590 750.AMD由于合并ATI,也推出了770 790主板,此时主板界就是INTER AMD NV三雄争霸局面。

再来说说显卡发展

一、老将S3

说起显卡历史,笔者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不是大家目前熟悉的nVIDIA、ATI、Matrox,他们都还年轻。要论资格,我想S3的地位是无人能撼动的。

作为老资格的显卡厂商,在电脑586刚流行的那些日子,很多朋友以拥有一块Trio64V+为荣。说性能,Trio64V+的2D功能在同一时代里是无人能及的,它可以说时那一个时代的代表。下表中我们重点列了一些S3不同时期的代表产品。

S3显卡 描述

Trio64V+ 早年(586时代)的标准配置,2D性能达到巅峰,更何况价廉物美。曾几何时Trio64V+ & VooDoo是众多3D玩家的倚天剑&屠龙刀

ViRGE GX2 号称第一款融合3D加速的显卡,可惜其3D引擎实在蹩脚,再加上没有软件厂商的支持,是个失败的产品。由此,S3的3D之路走向崎岖

Sage3D 号称“野人”,被S3誉为雄起的希望,也是战国诸侯之一。然而初出茅庐就被驱动程序中的诸多BUG蚕食得体无完肤。厂商匆忙之间推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修正驱动,曾创造一天之内连发“N”个驱动的吉尼斯纪录。

Sage4 个人眼中,更倾向于高指标的Sage3D“完美版”,性能得以提升,但兼容性还是略有问题。发扬了前辈“物美价廉”的优点,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Sage2000 是在整合著名厂商帝盟之后S3的拳头产品,也是S3的黄昏绝唱。3D性能较前辈而言,的确有相当的提升,可惜此时业内已有“N”人独领风骚,技术上的落后必然导致最终的失败。

二、中庸Trident

说S3是显卡中的老字号,但对于中国市场来说,众多玩家可能对Trident这个名字更加熟悉。、98年DIY之风初起京城时,放眼中关村,众山头无不飘扬Trident大旗。想当年,够用+便宜曾让9680、9685、50等等披靡配套市场,但现在已是明日黄花。

Trident显卡 描述

Trident 9680/5 第一块在中关村“流行”起来的显卡。低价位中的硬通货,加上众多台系厂商的疯狂供货能力,想不流行都难。

Trident 50 携9680/9685流行之值势,响应当年风头正劲的“P”风潮,颇有点“买卡必提P,P卡就是50”的意思。可惜深究下去,它不过是一块使用P接口的PCI显卡罢了,明白者曰:挂羊头卖狗肉。

Trident 9850 50后继版本,性能大同小异,充其量更好地支持P接口,不提也罢Trident Blade3D(9880) 号称“大刀”,可能取其3D性能像大刀一样犀利之意,可惜其性能实在不敢恭维,看官可在众多集成主板中寻见9880凄凉之身影三、昨日帝国3dfx

以上两家的名头再响亮,充其量也只能在中低档瞎折腾。真正扛起3D大旗的还属一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厂商——3dfx。

他们开发出的VooDoo系列3D子卡掀起了一场3D革命。“3dfx就是水准”已经成为了当时发烧友发烧程度的标准。可惜由于经营上的失误,3dfx已经离我们而去。但在漫长的显卡史中,3dfx涂下了浓浓地一笔。

VooDoo系列显卡 描述

VooDoo 划时代的3D加速子卡,单独处理显示画面中的3D图像部分。售价极其昂贵,但仍有无数电脑爱好者趋之若鹜。众多游戏厂商以在包装上涂有“3dfx”Logo为荣。“巫毒”的大名由此诞生。

VooDoo Rush 一款失败的2D+3D整合显示卡,筹备仓促而导致兼容性极其低下,受当时市场大环境所限,没有引起多大反响

WooDooII 3D加速子卡,3dfx最杰出的作品,曾经也是Eagle的最爱。要知道,两块VooDooII SLI的性能就是在今天,也能胜任大多数PC GAME。是显卡史上最成功的加速卡之一,占据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技术巅峰。无数游戏因为VooDooII而精彩。

VooDoo Benshee 集成了2D芯片的VooDooII,兼容性同样也是它的垢病,不过相对而言,还算得上是一款成功的产品。

VooDoo3 2000/3000/3500 面临nVIDIA咄咄逼人的攻势,3dfx用来保江山的神兵利器,配合其独有的3D API Glide确有不俗的表现。怎奈日落长河,已经完全没有当年独孤求败之势。

VooDoo4/5 传说中最后的辉煌,可惜上市总比发布要晚上几个世纪,加上技术上的落后,售价一直高高在上。不过告诉朋友们一个好消息,3dfx被收购之后,积压的大量VooDoo4/5芯片可能会被低价抛出,应该用不了多久,大家就能见到便宜的VooDoo4/5卡了^_^

四、只手遮天nVIDIA

说完3dfx,就不能不提到它的新东家nVIDIA。这是一个高产的家伙,年岁不大子女却有一窝。相比之下,众多读者对它的熟悉程度胜Eagle甚。不论在技术还是在市场上,速度都是它取胜的法宝,不过要是有一天出现nVIDIA独揽天下的局面,不知道它会不会走3dfx的老路。

nVIDIA显卡 描述

Riva128/ZX nVIDIA的敲门砖,由它开始,大家开始注意“nVIDIA”这个陌生的名字。它后期的ZX版本清除了不少BUG,凭借自己的性价比,逐渐在VooDooII售价高高在上的当时吸引了不少相对“贫困”的玩家。

nVIDIA TNT 号称能够“狙击”两块VooDooII SLI的显卡。迫于市场压力,推出相对仓促,用的工艺远没有预期的先进。性能实际上只和单块VooDooII相当,不过在当时也属得上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nVIDIA TNT2(Vanta/M64/Pro/Ultra) 当初nVIDIA真正想用来抗衡VoodooII的应该是这款.25的产品,从nVIDIA TNT2开始,3dfx很不情愿地让出了3D加速卡的王座。许多网友的机器里应该还插着诸如M64等TNT2级别的显卡。

nVIDIA Geforce256 从Geforce256开始,nVIDIA 引入了“GPU”这个概念。的确,随着个人电脑对加速卡3D性能需求的不断提高,显卡的主芯片甚至要比电脑上的“CPU”更加复杂。高集成度的“GPU”的确能缓解CPU处理3D画面时的不少压力。

nVIDIA Geforce2(MX/GTS/Pro/Ultra) Geforce256由于售价上的缘故,没能在市

场里取得多大反响。所以,nVIDIA马不停蹄地推出了拥有完备产品线的Geforce2系列显卡。除了速度之外,Geforce2系列中已经很好地解决了画质这个nVIDIA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MX显卡更是在中低端市场红火到现在。而且只要用了较好的显存颗粒,这一系列卡的超频能力都不错,选择游戏的朋友选择它决不会有错。五、追求自由的角斗士ATI、Matrox

3dfx倒在了nVIDIA的怀中,Geforce2一统天下的日子来到了么?还好还有一个姓“A”,一个姓“M”的家伙依然健在。前者活力四射的“镭”在高位色下挑Geforce2于马下,后者凭超凡脱俗的2D效果和独到的环境映射凹凸帖图闲庭信步。相信3dfx应该能够看到这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景。衷心希望他们一路走好。

ATI显卡 描述

XPERT2000PRO/2000/128/99 早期ATI的产品,性能一般,多用于OEM厂商ALL-IN-WONDER 128 PRO

ALL-IN-WONDER 128 RE/FURYPRO/VIVO/FURY/MNUM/128/128 PRO 相当于TNT级别,其中的ALL-IN-WONDER 128拥有不错的处理加工能力,特别适合普通家庭级别的用户。此外对OPENGL的完好支持也是它的一大卖点。

ALL-IN-WONDER RADEON、

RADEON 64MB DDR、

RADEON 64MB DDR VIVO、

RADEON 32MB DDR、

RADEON 32MB (SDR)、

RADEON VE “镭”霆四射,RADEON是ATI最成功的作品,很好地平衡了3D加速和2D画质,尤其它庞大的产品线更给用户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面向中国市场推出的RADEON LE更是一个超值的好东西,通过改动完全可以发挥其潜力。更何况与nVIDIA良莠不齐的制造商相比,RADEON的质量要好很多。

Matrox显卡 描述G100G200G400G450 Matrox显卡一贯自豪于自己细致的图像表达能力,从G100到G450都秉承了这一优点。由G400开始更是引入了更上一层楼的环境映射凹凸贴图功能。可惜的是同样由G400开始,Matrox显卡的3D效能就一直没有多大的提高。

上头乱弹了这许多,还有两个家伙需要拉出来遛遛。他们是INTEL的i740和SIS的SIS 300。当初INTEL雄心勃勃地要杀入显卡界,可惜后来发现里头的你争我夺实在激烈,自己虽然强壮也不堪芯片、显卡两头作战。灰溜溜地夹着尾巴逃了,后来倒是攒了点经验,出了几款整合的显示芯片。相比之下SIS就聪明多了,从一开始就是奔着自己的强项

——整合主板去的,市场中只见过丽台、阿波罗等带3D眼镜的产品。不过现在集成SIS300的SIS630、SIS730主板在OEM上走量的确不错。

目前显卡就是NV和AMD之间的竞争,现在所有显卡都是偶PCIE接口,马上进入PCIE2.0时代,并且都支持DX10,现在的显卡我列举出来NV这边就是GF8400,8500,8600,8800,9500,9600,9800,以及最新的GT260 GT280。AMD那边就是

2600XT,2900XT,3650,3850,3870,4750,4780.再次还要介绍下显卡名字后缀,因为每个显卡型号都有很多种,并且性能差距明显:

nVIDIA显卡后缀名 顺序是这样的 从高到低

Ultra(在系列中最强的版本 不好买 用于nVIDIA的高端显卡)

GTX(在系列中 世面上性能最强仅次于Ultra 用于nVIDIA的高端显卡)

GTS(GTX的缩水版 但是性能仍然很强 用于nVIDIA的高端显卡)

GT(标准版 买中端和低端显卡不能低于GT级别了 用于nVIDIA所有型号的显卡)

GS(GT的缩水版 低端显卡不要买GS级别的 用于nVIDIA所有型号的显卡)

LE(最垃圾的级别 品牌机上常用 千万不要买 用于nVIDIA的中端和低端显卡)

AMD这边就没那么复杂,一般PRO代表简化版,类似于NV的GS,XT代表标准版类似于NV的GT,XTX代表最强类似于NV的U。

我再简短的把我知道的独立显卡的名字按从早到现在的顺序写出来

NV GF2 MX400 GF4 MX440 TI4200(经典之作) GF5200 GF5600 GF5700 GF5900 GF5950 GF6200 GF6600 GF6800 GF7300 GF7400 GF7600 GF7900 GF8400 GF8500 GF8600 GF8800 GF9500 GF9600 GF9800 GT260 GT280.

AMD R9200 R9500 R9550(很经典的卡)R9600 R00 R9800 X700 X800 R1600 R1800

R1900 R1650 R1950 R2600 R2900 R3650 R3850 R3870 R4850 R4870

威盛693主板和815主板,那个好?

其实大多数配件厂商对于其产品的命名都是有着很清晰的规律性的,而且都是严格遵守的,所以有些时候,了解这些编号的含义,对于选购产品有着很大的便利。

微星(MSI)

微星主板编号主要分为“型号名”和“产品名”两种形式来命名。前期用的“数字名”就是用“MS-”+“XXXX”+“PCBXX”方式来表达主板型号,比如“MS-6309 2.0”和“MS-6199 1.0”。在这种命名方式中,数字编号是厂商研发部门命名的而且没有其他的含义,PCB版本号也无规律,编号特点不明显,一般用户很难知道该主板型号的特点。

为了方便用户记忆和了解产品型号,微星后期用了“型号名”的命名方式。它的识别方式为“芯片组名”+“架构类型(M/D)”+“主板定位(Pro/Turbo/Master)”+“附加功能(S/L/A/I/R)”的方式表达。芯片组的后缀“D”则代表该主板支持双CPU ,“M”表示Micro ATX主板架构。“Pro”表示一般的主板产品,“Turbo”是功能加强型主板,而“Master”则指高端主板(如网络服务器或图形工作站使用主板)。Master主板通常具有SCSI功能(特殊主板产品例外)。在附加功能中,“S”表示主板自带SCSI接口,“L”表示主板集成了网络适配器,“A”表示主板集成其他厂商的声卡或支持ATA 100规格,“I”表示主板有IEEE 1394火线接口,“R”表示主板支持RAID功能。例如:主板编号为K7T Turbo-R,从编号就可以看出该主板使用VIA KT133A芯片组并且增加了对RAID功能的支持。

另外微星也有一些特殊的命名方式,用于特殊规格产品。 如早期的“6309”这个系列的产品,“6309NL”表示无D-LED灯。而“6309NL100”则通过增加“100”这个后缀表达该主板支持ATA 100规范,同时也避免了使用“A”后缀与带硬声卡的6309A相混淆。

技嘉(GIGA)

技嘉主板编号以“GA-”开头,其后紧跟数字和英文字母,用来区分具体主板的规格。编号石油“GA-”+“支持CPU类型”+“主板用的芯片组型号”+“使用板型”+“后缀”构成

技嘉主板可以通过数字来区分主板支持的处理器类型,现在有5、6、7、8四种。例如支持Intel系列的处理器用“6”开头(支持Pentium 4的以“8”开头),而支持AMD系列处理器的主板以数字“7”开头。接下来的英文字母代表主板用的芯片组型号,A表示用Ali公司的主板芯片组,现在已经很少见了、B表示的是Intel 440BX,很“经典”的产品、字母C表示用Intel i820芯片组、D表示AMD 760芯片组 、O指用Intel i815芯片组、W表示用Intel BX/LX/ZX芯片组,而V说明主板用VIA芯片组、S表示用SiS芯片组、Z最早指的是Intel 440 ZX,如今又加上了KT 133/KM 133等。第三位英文字母表示主板的版型,X表示ATX版型,(标准型)、M表示Micro ATX版型(小版型)、F是指用Flex ATX版型(目前最小的版型)、A则代表用Baby AT版型。最后的后缀编号,它用以区分具体主板品种,技嘉主板的后缀编号一般用1到4位的字母或数字,而且可以相互组合使用

A表示Audio,说明这块主板上集成声卡。

B表示改主板南桥芯片使用的是VIA 686B,也就是说支持UDMA 100。

C表示Basic,就是“精简、简化”的意思。另外,在820系列产品中,C表示不支持Rambus的产品,如6CXC。

D是指双(Dual)CPU,国内GIGA的双CPU产品好像还不多见。

E是电脑行业一贯的用词,Enhanced,增强版的意思。

F表示的是“多媒体”,指该主板集成了声卡、显示卡、特别是加强了数字控制面板(Digital Flat Panel)的部分。

G表示集成显示卡,VGA。

H表示用于高端(High-end),特指该主板在集成显示卡的基础上还有SCSI控制和网卡。

L就是LAN,自然是集成网卡的了。

M当然是Multimedia,主板上集成了声卡、显示卡之后,就被叫做M。

R是Rack Server,在集成显示、网卡的基础上,还有SCSI或IDE的Raid控制功能,用于数据服务器。

S就不必多说了,主板本身集成SCSI。

T的意思就是Twin,就是”双子星”的设计,主板上同时安放Socket 370和Slot 1。

U表示Ultra 2/Ultra 160 SCSI,主板集成增强型SCSI。

W就是Workstation,工作站需要的就是SCSI和网卡,因此集成了SCSI控制和网卡的主板被称作W。

Z指的是集成显示卡、声卡加网卡,适用于家庭组建小型网络,Z这个字母本身没有什么意义。

例如:GA-60XM7主板,从编号可以看出这款主板支持Intel系列CPU,用Intel i815芯片组和ATX架构。GA-6WMM7虽然支持Intel系列CPU,却是一款使用Intel i810芯片组架构为Micro ATX的主板。

另外还有一些特别针对某些产品才使用的编号:

-4X表示强调该产品用的是694X芯片组,因为按照编号原则,693A、694X从编号上都是6VM7,所以加上-4X来分别。

-4E仅仅用在替换-4X,说明它是694X的增强版。

-e,注意这个e是小写,仅用来表示810e,因为intel命名810e用的是小写,所以这里也跟着改一下。如6WX7-e。

+也是表示增强的意思(不过好像软件方面见到的比较多),仅仅用于693A系列产品

华硕(ASUS)

华硕主板的型号命名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表示支持的处理器类型,第二部分为主板用的芯片组厂家,第三部分为芯片组类型,第四部分是用来区分主板类型的后缀。型号命名前三部分为主板型号命名的主体。

在华硕主板型号的命名第一部分中,“CU”表示支持Inter的Socket 370处理器,“A7”表示支持AMD Socket A处理器。命名第二部分代表用的芯片组厂商,如“V”表示用VIA芯片组,“S”表示用SIS芯片组,“A”表示用ALI芯片组。但是也有例外,就是使用芯片组代号来作为第二部分,例如“SL2”就表示芯片组代号为Solano2(i815E)。在第三部分中“4X”表示用694X芯片组,而针对Atholon/Duron处理器解决方案的主板,第四部分用英文或数字,如“Pro”表示主板用KT133芯片组。命名最后部分是后缀,用来区分主板的一些特征差异,它的含义和技嘉主板的后缀含义差不多。其中“-E”代表加强版,相反“-C”的意思是简化版。“-V”就是指主板整合了显卡芯片,而“-L”表示主板整合了网卡芯片,“-M”表示主板用Micro ATX架构,“-D”说明主板支持双CPU,“-S”说明主板有SCSI接口。这些后缀有时会组合起来使用。如CUSL2主板从编号可以看出该主板支持Intel Socket 370处理器、用Intel i815E芯片组。CUV4X-DLS就是后缀名组合的主板,它支持Intel Socket 370双处理器,用VIA的694芯片组、整合网卡并具备SCSI接口。这样从编号含义上来说这一款主板适合用于初级图形工作站和小型服务器上。如果看到主板编号为A7Pro,则表示该主板用VIA KT133芯片组并支持雷鸟/毒龙处理器。

联想(QDI)

联想主板的编号通常由“主板芯片名称”+“数字编号”+“后缀”组成。

我们可以通过“主板芯片名称”就初步判断该主板是支持INTEL或AMD系列CPU,其中“主板芯片名称”取自联想公司研发代号的第一个字母,如果出现重复就选择研发代码的最后一位字母作为附加标识码。例如Intel i815芯片组在联想公司的主板研发代号为“Synacti X”,如果只取字母“X”,这样Intel i815芯片组主板的“主板芯片名称”就确定为“SX”。联想将VIA芯片组的研发代号指定为“Advance”,其主板的“主板芯片名称”确定为“A”。

随着芯片组的改进,主板编号也不断更改。因此除了“主板芯片名称”以外,它们还有了自己的“数字编号”。一般在“主板芯片名称”后面按照主板推出的顺序编上数字编号,为了加以区分,有的主板型号在数字编号后面加了英文字母。如Intel i815E芯片组主板的“数字编号”为“2E”、i815EP芯片组的“数字编号”为“2EP”,而VIA芯片组主板的“数字编号”为“10”。而后缀进一步的区分了主板的功能。其中后缀“E”表示增强型的(Enhance)主板、“B”表示该主板用686B南桥芯片、“M”代表主板用Micro- ATX架构、“-A”说明主板集成声卡芯片,而“-L”则说明主板集成网卡芯片,后缀也可以组合,当一款主板即有声卡芯片又有网卡芯片,它的后缀就成为“-AL”。例如从SX2EP-AL主板编号我们可以知道该主板用Intel i815EP芯片组,在主板上同时集成了声卡和网卡芯片。

精英(ECS)

精英主板编号于芯片组型号相关联。精英主板早期的编号由“支持处理器类型”+“芯片组简称”+“处理器接口类型”+“后缀”组成。?

首先通过第一个英文字母来说明主板支持的CPU类型,“P”表示支持Intel或与Intel处理器兼容的CPU,后面的数字则具体说明支持的CPU类型。“6”表明支持赛杨和PII级CPU主板,“K”则说明支持AMD的K7系列CPU,并且还会配合数字“7”一并使用。第二部分是用的芯片组名称,“BX”代表440BX芯片组、“IW”代表I810芯片组、“BA”代表VIA的Apollo芯片组、“VA”代表VIA的694X芯片组、“SE”代表SIS的620芯片组等。第三部分处理器接口类型,用一个英文字母来简单区分,“T”表示主板同时拥有Slot 1和Socket 370两种接口,而“P”表示该主板上只有一个Scocket 370接口。最后的“后缀”是主板特性说明,“A”主板用Micro ATX板型,“F”表示该主板是加强性,“E”指主板自带声卡,随着新的芯片组的不断出现,精英主板编号名称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去掉了主板编号最后面的一些字符,包括“E”因为现在的精英主板上都带声卡。“P”或“T”现在的INTEL CUP都用Socket 370接口。另外又加了一些新的含义,如“D”代表支持双CPU,“SA”表示INTEL的I815E芯片组,“SM”表示SIS的630S芯片组,“RAID”代表主板具有RAID功能等。便如D6VAA-RAID主板编号说明了主板用VIA 694X芯片组,支持双CPU,主板架构为ATX,还具有RAID功能。

硕泰克(SOLTEK)

硕泰克主板编号都以“SL-”开头,其编号一般是由“SL-”+“芯片组”+“后缀”来共同组成。

数字由“S”开头表示主板支持Socket 7构架CPU、“65”表示主板支持Socket 370构架CPU、“67”表示支持Slot 1架构CPU、“68”表示主板支持双CPU架构、“77”表示主板支持Slot A架构CPU、“75”表示主板支持Socket A架构CPU,接下来英文字母编号代表用的芯片组,“ME”代表主板使用i815E芯片组,“H”代表主板使用i810芯片组、“F”代表主板使用440ZX芯片组、“KV”代表主板使用VIA 694X+686A芯片组,“FV”表示主板使用VIA693(A)+596B芯片组等,另外标号内如果有字母“I”则表示该主板用Micro ATX架构。最后在后缀中带有“-X”的英文字母表示该主板具有语言诊断功能。以编号为SL-65MIE的主板为例,说明主板支持Socket 370架构CPU,使用i815E芯片组且板型为Micro ATX。

钻石(DFI)

钻石主板的编号一般由五部分构成,分别为“支持处理器类型”+“芯片组”+“主板板型”+“集成芯片说明”+“后缀”?。?

主板编号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支持CPU的类型,“C”表示支持INTEL系列CPU。紧接着第二部分的英文字母代表主板使用的芯片组,它主要取自芯片组代码的首首位英文字母,例如“W”代表INTEL I810芯片组,它的芯片组代码为WHITNEY,“S”代表I815芯片组,它的芯片组代码是SOLANO.另外“K”AMD的K7系列芯片组。第三部分由数字构成,它代表主板用的板型。“3”代表用MICRO ATX板型,“6”表示用ATX板型。第四部分是数字代码,用来表示主板是否集成了显卡和声卡芯片,“5”表示集成显卡和声卡芯片,最后部分是对主板功能的说明,“S”代表主板只含有芯片组提供的标准功能,即标准型主板。“E”表示具有特殊功能的主板。“C”表示主板上集成了AC-软声卡,“U”表示主板集成了硬声卡。“N”表示主板上没有集成任何额外的芯片,钻石主板的编号均可依此类推,便如看到主板编号为CS65-EC,就表示该主板用INTEL I815芯片组,支持SOCKET 370 CPU,主板型为ATX,集成了AC-软声卡和显卡,还支持ATA 100规范。主板编号为AK74-EC说明该主板用VIA KT133芯片组,支持K7系列的雷鸟/毒龙处理器,同时集成了AC-软声卡和ATA 100的IDE口,同时也有特殊情况,如编号AK76-SN中的“6”代表主板用AMD 760芯片组。

升技(ABIT)

升技主板以芯片组厂商为核心来命名编号,它由“芯片组厂商”+“芯片组”+“支持处理器类型”+“后缀”构成。

编号第一位以英文字母“S”或“B”来说明主板用Inte芯片组,而如果使用VIA芯片组就用英文字母“V”或“K”来开头。编号的第二个字母根据芯片组名称来命名,如果是支持双CPU的主板,则中间英文字母就为“P”(例如编号为BP6和VP6的主板)。编号最后一位字母代表支持CPU类型,“5”和“6”表示支持Intel系列CPU(如INTEL I815E), “7”表示支持AMD系列CPU(如KT133芯片组)。另外当主板具有特殊功能时,就会使用后缀来说明,例如主板具有RAID功能,编号就会加入“RAID”后缀。主板编号为KT7-RAID,则说明该主板用VIA的KT133芯片组,并且该主板具有RAID功能。

昂达(OnData)

昂达主板编号以“芯片组厂商”+“芯片组”+“外频(用数字)”+“后缀”来构成。

我们可以看出昂达主板编号也是围绕着芯片组厂商来命名的。首先用INTEL厂商芯片组的主板编号以“ID”字母开头,然后加上芯片组简称,例如ID810、ID815、ID815E、ID815EP。只要一看这些主板编号就能一目了然,这几款主板分别用I810芯片组、I815芯片组、I815E芯片组、I815EP芯片组。如果昂达主板用VIA厂商的芯片组,则主板编号首位英文字母应为“V”和“K”然后是具体型号和芯片组的简称。例如VP-133用VIA 693A芯片组、VP4-133用VIA的694X芯片组、KA-266则用了VIA的KT133A芯片组。其后面的数字代表主板支持的标准外频,另外有些编号后面还加上了“PLUS”标志,说明该主板增强了一些功能。例如VP4-133PLUS是指该主板在用VIA 694X芯片组的同时,还带有硬声卡芯片并支持ATA 100规范。

梅捷(SOYO)

梅捷主板编号都以“SY-”开头,其编号一般由“SY-”+“支持处理器类型”+“芯片组”+“芯片组研发代号”+“构架”来构成。

梅捷主板用数字来区分支持INTEL系列CPU的主板,而对于支持AMD系列的CPU用K7来表示。接下来的英文字母表示芯片组的厂商,而后面紧跟着“芯片组研发代号”、“产品构架”和“版本”。在用数字区分INTEL系列处理器的级别中,“5”代表支持INTEL PENTIUM级CPU的主板、“6”代表支持老赛扬和PII级CPU的主板、而“7”代表支持新赛扬和PIII级CPU的主板。对于“芯片组”则取芯片组产生厂家名称的第一个字母,例如Intel公司提供的芯片就以“I”表示,VIA公司提供的芯片组是“V”、ALI公司提供的芯片组是“A”,而SIS公司提供的芯片组就是“S”。另外用芯片组研发代号的第一个英文字母作为主板编号的一部分,I815E芯片组的研发代号为Solano2,所以“芯片组研发代号”就以英文字母“S”来表示。“T”是KT133芯片组研发代号Tehama的第一个英文字母,“B”是Pentium 4芯片组研发代号Brookdal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C”是694X芯片组研发代号的第一个英文字母。而主板的“架构”则用架构的英文名称第一个英文字母表示,“A”表示主板用ATX大板架构、“B”表示该主板用Baby AT架构、“M”表示用Micro ATX架构。有些主板通过添加英文字母和符号等后缀来区分细微之处,例如SY-K7VTA-B的区别,在于前者用的芯片组南桥为686B南桥芯片组。“+”符号表示该主板为增强型。 2001年DDR主板将陆续上市,鉴于产品架构等诸多特点将要变化,梅捷的主板编号规则将会发生一些变化,它变成“SY-”+“支持处理器级别”+“芯片组厂商”+“支持内存类型”+“产品版本”构成。前面三部分不变,只能第四、五部分有所变动。“S”表示支持SDRAM内存主板、“D”表示支持DDR内存、“R”表示支持RAMBUS内存、“B”表示该型号主板可以同时支持SDRAM和DDR内存。第五部分“产品版本”中“A”代表NO.1版本、“B”代表NO.2版本。例如主板编号为SY-7VDA,它说明该主板支持新赛杨和PIII级别CPU、VIA芯片组、支持DDR内存,并且主板版本为NO.1。

艾葳(Iwill)

艾葳主板编号以芯片组厂商为核心命名,一般由“支持处理器类型”+“芯片组”+“后缀”构成主板编号。

第一个英文字母表示主板支持的处理器类型,“K”表示主板支持AMD K7系列CP

”和“V”代表主板支持Intel系列CPU,而“V”编号主板用VIA芯片组。第二部分由英文字母和数字组合而成,英文字母代表主板使用的芯片组,数字表示主板支持的标准外频。如“V200”代表VIA的KT133芯片组、“A200”代表主板用ALI的芯片组、“K266”说明主板使用VIA KT133A芯片组、“WO2”代表主板使用Intel i815E芯片组(2是ICH2的简称)、“A133”是指主板用了VIA的693A北桥芯片。最后的后缀是针对主板附加增强型功能的说明,“-R”说明主板支持RAID方式、“PRO”说明该主板型号是增强版,“PL”则说明该主板型号是精简版。当然也有例外情况,例如DBL 100便好的第一个英文字母为“D”,它表示该主板支持双CPU,而第二个英文字母“B”则说明该主板用了440BX芯片组,最后一个“L”字母代表该主板具有SCSI功能,而数字“100”则说明该主板的标准外频为100Hz。?

尽管现在的主板的编号越来越复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们的产品编号还是紧紧围绕着芯片组和支持的处理器类型来命名,所以只要我们能把各个厂商的主板编号规律搞清楚,就能通过主板编号了解该产品的特点和性能,让大家购买主板时不在犯愁

威盛694主板,和693主板性能上的差别。

815

首先693是和440BX一代的芯片组,也就是815的上一代

与815一代的是694X

第二815无论在稳定性 磁盘性能方面都比693和694要好很多,比竟是intel自己的东西

VIA693的主板最高能支持多高主频的CPU啊!求大神帮助

“694”和“693”分别是威盛芯片组“VIA Apollo Pro 133 ”和“VIA VIA Apollo Pro 133A”的北桥芯片“VT82C693A/492BGA”和“VT82C694X/510BGA”的简称,人们一般将用这两款芯片组的主板叫作694主板、693主板。

实际上以“693”为北桥芯片的还分为“693”和“693A”。

“693”:支持slcket 370/Slot接口,66/100MHz标准外频,支持的最大内存(容量):PC100 SDRAM(1G),其他:UDMA66、USB、P2X。

“693A”:在“693”的基础上,标准外频提高到133MHz,

支持的最大内存(容量):PC133 SDRAM/VC133 DRAM(1.5G)。

“694”:与“693A”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开始支持P4X。

2000年时的电脑主流配置是怎样的?性能是怎样的?

古董机器升级指南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给仍然在坚持使用01年之前购买的机器的朋友们,给大家一个 升级和拓展的方案和价格,至于具体操作的细节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相关的内容。 前提和原则是在不换整机和最少开销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升性能。 太古老的就不要提了,从遥远的十年前说起,1996年的主流高端配置为老奔、k5、 6X86等,4-16MB内存,500MB硬盘,那时候CD-ROM光驱还是奢侈品,仅仅四倍速 却是上千元的价格,别说光驱,这时候的很多配置甚至连声卡都没有装,显存普 遍还达不到“兆”级。它们当中有些命运比好的被一些厂商回收改造之后用于制 作一些智能设备的核心部件,现在仍然在勤奋工作,不要小看它们,哈勃天文望 远镜这么尖端的东西至今用的甚至仍然只是80486。 言归正传,这批机器今天如果作为个人电脑来使用,实在是太勉强,75-133MHz的 主频和小得可怜的内存都难以非常流畅的运行windows98,而且其内存为72线的 EDORAM,可以说,升级也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如果您炒股票的话,装个图文卡用 来实时接受股市信息倒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您的电脑配有光驱和声卡,那么恭喜 您,这个级别的机器软解压MPEG1看VCD一点问题都没有。 19年是所谓“多媒体”机器大行其道的岁月,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于电脑的 功能,Intel和AMD也纷纷给自己的CPU加上多媒体扩展指令集,奔腾MMX、K6、 等CPU成为主流,由于微软力推Windows95,这时期内存普遍达到了16到32MB,硬盘 2.1G,显卡的显存也达到2-4MB,8速或16速光驱已经成为标准配置。 升级建议:1、超频:这批机器实用价值很高,看VCD影碟和低码率的早期压缩 一点问题没有,K6和MMX都是很好超的CPU,动手超吧,传说中 的MMX黑金刚也许就在你的机箱里委屈了很多年了。如果能超 到233或266,带来的性能提升绝对是巨大的。 2、抛弃95,安装98或ME。 1998年 奔腾2、赛扬、K6-2、MII、IDT结束了所谓的“586”时代,主频233-450MHz, 标配32MB-64MB SDRAM 4.3G-6.4G硬盘 配有4MB-16MB左右显存的显卡,24X-32XCD-ROM。 升级建议:1、超频:这时期的CPU普遍很好超,如果有块支持100外频的440BX或者 VIA693的主板最好。 2、加装DVD光驱:不用犹豫,配合当时的ATI任何型号或者6326这样支持 MPEG2解码的显卡,播放DVD相当流畅,就算显卡不支持,纯主 频达到300MHz以上软解压MPEG2已足够,现在一台DVD-ROM的价格 仅仅160元左右。 1999年 赛扬A 奔腾3 K6-3 速龙 K6-3作为Soket7时代的彻底终结的标志,赛扬A则是 给了屁股的奔腾2加了128K的二级缓存,奔腾3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往好了 说充其量也就是改造了制造工艺和加了SSE指令集的奔腾2,从它短暂的生命周 期就看出来了,Intel为了对付AMD速龙--历史上真正的第7代CPU而仓皇推出, 而后又匆匆退出市场。 升级建议:1、超频:当年的赛扬300A,有一块算一块,基本就是当作450用;K6-3、早 期的奔腾3、都不是很好超。速龙可怕的发热量到今天也仍然是个 大问题,不超都能烧掉,AMD的生产工艺真的很是问题。 2、加装DVD光驱:现在死便宜,就算旧电脑扔了还可以留着以后用。 3、安装精简版win2000:网上有很多版本,我用过的一个起机仅占50MB内存。 4、安装KMPlayer,最节省的通用播放软件。 最有意义最值得花心思升级的应该是2000-2001年的这批机器了,花很少的钱就能获得 极大的性能提升: 1、超频:66外频赛扬跳100外频以上、100外频赛扬跳133标准外频,直接冲1G; 图拉丁赛扬全系列跳133外频没有任何问题;毒龙甚至可以破解倍 频来超;但是,一定要做好散热,尽量不要加电压,切记。 2、换CPU:在440BX、via693/694、810、815等Slot1\Soket370等奔2奔3主板 上使用1G以上主频的图拉丁赛扬,这是个老话题了,网上随处可查, 如果CPU主频太慢又不能超,这是最好的选择,一块图拉丁1G现在二 手市场也就五六十块钱,如果自己主板不支持,带块主板加起来才也就 100块,但是性能的提高是相当明显的。 3、加内存:如果内存只有64MB的话,就算CPU主频过G也是没有意义的,一条64 MB的SDRAM也就二十多块钱,一条128MB的60到80元左右,加内存真的 很有意义,要流畅播放高码率RMVB至少要保证有128MB的物理内存。 4、换显卡:810和815集成了显示芯片,性能绝对的垃圾,肯定不行,除了最高 版本的TNT2,其余的TNT和TNT2都要换掉,ATI的显卡2D性能不俗, 回放良好,如果只是用来看**的话足够。GeForce256\GF2MX\GF4MX 都可以硬解压MPEG2,是升级的首选,现在这些二手显卡也很便宜,要注意 GF4 Ti系列是不支持硬解压MPEG2的,而且价格要贵,如果要看HDTV高 清的话不要买该系列。810没有P槽,其余的板子一般也就支持到 P4X,插GeForceMX440有些浪费,90元左右,一般一块60元的64MB的 Geforce2MX最适合。换显卡很重要,真的,你会发现原来很多看起来很 卡的**现在都可以流畅播放了。 5、软件优化:KMPlayer必装,精简版XP---精简版的XP去掉了很多不必要的组件 和服务,128MB内存就可以完全流畅运行,放弃2000系统吧。 6、DVD-ROM:如果能宽带上网的话,装不装无所谓了。 7、大换血:赛扬1.7+主板+256内存+GF2MX显卡+P4电源再减去旧件处理,一共400 大洋打住,这配置跟从前比是相当够用了,可以考虑。 MPEG1(VCD):主频75MHz软解压足够; MPEG2(DVD):主频166以上配合DVD解压卡;主频233以上配合显卡;主频300以上软解压。 本论坛的rmvb**:主频至少633以上配合显卡;流畅播放至少需要主频800以上配合显卡,内存至少128以上。 HDTV:主频至少1.2以上,配合ATI或者GeForce2/4MX,内存192(128+64)以上。

纳哦

楼上的一般是01年的配置

15寸CRT显示器

奔三CPU(466或533)

10G硬盘

64M~128M内存

693芯片组主板

40X光驱

软驱

显卡SIS6326(8M)